為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,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修訂《學前教育課程指引》(2006),重點建議加插「初步認識中華文化及作為中國人的身份」、強調幼師不應要求幼兒班(K1)兒童執筆寫字、避免程課過深導致幼兒教育課程「小學化」等;同時建議小學推遲半個至一個學期才正式推出家課、默書及測驗,讓幼稚園生適應升小。
課程發展議會以兒童為本、適齡學習為主導原則,提出七大修訂重點建議,包括微調課程宗旨、以品德發展作為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之一、加強遊戲中自由探索的元素及加強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等。諮詢期至九月三十日。
避幼兒教育課程「小學化」
指引建議幼師不應要求K1兒童執筆寫字,更切忌進行機械式抄寫、默書,以免扼殺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,又倡幼稚園避免對幼兒揠苗助長或進行操練,包括應避免混淆小學、中學以「科本」為主的課程架構,避免幼兒教育課程「小學化」,並提醒業界,幼小教師要持守「小學才是科目學習的起點」的方針,幼稚園應避免課程內容過深或過多。
在幼稚園與小學銜接方面,議會建議小學需循序漸進協助幼童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,如在中、英文科多唱兒歌、唸韻語和遊戲等愉快及生活化語文活動。而在學科課程及評估方面,則建議小學適當安排小一家課、默書及測驗,包括推遲半個至一個學期才正式實行。文件又提醒家長不應讓幼兒參加只為準備升小一的「學習班」或「補習班」,以免加重幼兒壓力。
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曾甘秀雲直言不少幼稚園以市場主導,要求年僅三歲的K1幼兒執筆寫字,甚至將幼兒課程「小學化」,情況不理想,她認同當局修訂建議。至於建議加插「初步認識中華文化及作為中國人的身份」內容,她認為不少港人對國家觀念甚抗拒,同意應自小培育身份認同觀念。但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則對建議有保留,指毋須在幼稚園階段「硬性」灌輸國民身份認同。
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認為本港小學難以「一刀切」將小一家課、默書及測驗推遲半個至一個學期,「如果延遲默書或測驗,最後咪堆埋一次過考,仲考多咗添」,但認為可探討減少小一的試題量,協助幼稚園生適應。